哈爾濱東正教堂:
哈爾濱東正教堂位于哈爾濱市區內,建于公元一八九九年(清光緒二十五年),是哈爾濱市十七座教堂中規模較大和較早建成的一座。
東正教是基督教三大派別之一,其余兩派是天主教和新教。一七二七年東正教傳入中國,也就是清雍正五年中俄簽訂《恰克圖條約》以后的事。中國在那一年開放了恰克圖這個邊城與帝俄通商,帝俄的東正教教土便開始進入中國的東北邊區傳教。一九○三年,以哈爾濱為起點的中東鐵路通車,哈爾濱成為中國東北的重鎮,也成了東正教教士傳教的中心。
哈爾濱東正教堂為一俄式宗教建筑,亦為庭式建筑,中央一座主體建筑有個標準的大穹窿,紅碑結構,巍峨寬敞,占地396平方米。厚門高窗,上為拱形,室內壁上繪有油畫。上層有鐘樓。群眾稱之為“喇嘛臺”。1950年駐軍曾沿教堂向東接出平房200多平方米作為俱樂部環境背景位于火車站對面,相距約400米,在蘇俄僑民學校的后身。建于1913年,當時稱“協達亞·尼古拉”教堂。到目前已逾80多年,仍然比較完整,它是當年歷史的見證。1982年曾作市政府會議室。1984年定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。